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在此,不竟想到了毛 泽东的诗句: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这诸国列强及那无知的军阀真的是可恨呵。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掘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哈,四大名园苏州占两,偷偷乐一回。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中有两块不得不说的奇石。
一是在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名叫青芝岫,状若灵芝,俗称“败家石”。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此石前停步细观,兴致勃勃,侃侃而谈。败家、败家,唉,真的败到家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败在这群人的手上了。
二是在仁寿殿门内正中矗立着一块巨型南太湖石峰,连石座高约5米,宽2米,正面欣赏该石,酷似一鹤发童颜的老人,因而又称寿星石。石背面孔洞沟壑繁密,颇具山川灵秀之美,色青圆润,造型奇特,状如寿星,俗称寿星石。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堤岸垂柳成行,绿荫映水。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这乾隆就是喜欢江南景色,连挖个湖建个园都要仿造苏杭的。也难怪他要六下江南了。
走到长廊尽头,但见湖中停着一条大石船,古称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寓“海清河晏”之意,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边上停造着五六条龙船,这应该是让游人游湖乘坐的吧。
游完长廊及石舫,我们从后山回游,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我们来到佛香阁前后转了转,从这里下望,可以看到整个颐和园的大部分美景,而前面的昆明湖更是一览无余,但见那水光潋滟中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我们只是远观,可没能上桥浏览,时间有限呵。
说到昆明湖,就在这里作个介绍: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十七孔桥横卧湖上,为什么建十七孔?这有个说法:由左右数到当中均为九,古时以九为大,如九五至尊、九五之位等,九五代指我国古代的皇帝之位,皇帝乃上天之子,即中有正,古称之为九五之尊。
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就如在苏州掘政园中看北寺塔一样,正是:借来园外景,塑我景中园。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园子太大,我们一行人都走散了,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位于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谐趣园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一汪池水,内有七八只黑天鹅带着两只毛绒绒的小天鹅悠哉游哉地嬉戏着,见了游人也不怕,来此处的大多是老北京,有下棋的,有打牌的,真是个悠闲的好去处。
哎呀,时间到了,赶快出园,还有不少好地方没去呢,下次吧,留个念想。
正是:
步行千尺看长廊,雕凤游龙画满堂。
万寿山巅观雅景,昆明堤岸戏鸳鸯。
春湖日月家园败,殿阁嵯峨国祚亡。
耗尽民膏为已欲,终是一梦枕黄梁。
出得园来,我们乘车来到北大、清华门前,由于时间太紧,下午二点多就要乘高铁回苏州,我们只能在两校门前观望片刻,也算是来到清华北大了吧。只是没能进去,当然,此二校也不允许游人随意进去,这和外国高校大不同之处,在德国、美国,我们可以自由地进出各名校参观浏览,而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围墙,中国的可不行,就是小学,也都是围墙重重,外人不可入内。更何况这知名的高等学府了,也难怪,中国人太多,如谁都可进出,这学校也没法上课了。只能如此而已。
午饭,我们就在清华边上的饭店用餐。毕,乘车来到北京火车南站,乘上和谐号回归。
四日北京游结束了,感慨万分,以一首【水调歌头】以记之:
和谐载梦去,一路往京都。
红墙琉瓦,天安凝目燕天舒。
看那英雄碑塔,主席堂中安息,酣睡似当初。
故宫威严地,可见帝王乎?
长城险,苍龙驻,好身躯。
山巅游弋,关隘天堑列强驱。
更那颐和园内,景色横陈云渡,碧水昆明湖。
帝制已难再,换了世间图。
颐和园
仁寿门
仁寿殿
龙爪树
寿星石
败家石
邀月门
长廊
昆明湖
十七孔桥
湖堤景色一
湖堤景色二
佛香阁
云辉玉宇
园外之玉峰塔
秋水亭
石舫
石舫龙舟
龙舟
蔚翠亭
后山道
后山景
这是我家,嘿嘿,阉了再说。
也学崇祯上吊?
后山高处
北京人真快乐
谐趣园
率真园二
影壁

明月

静林月明

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