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七律•夏至》
发布于2025-06-21 00:47 点击:99 评论:0 作者:古昊先生

《七律•夏至》


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夏至节气的特点:

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暴雨天气: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节气的风俗:

夏至吃面:在老北京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北京人多半选择吃面,有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吃起来别有风味。吃面时,人们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然后用芝麻酱(或炸酱)、花椒油、老陈醋、黄瓜丝等拌一下,再把蒜瓣捣成蒜泥,往上一泼,味道鲜美,还能降温消暑。

祭神祀祖: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所庆祝的节日中大部分与农业有关。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消夏避伏:在古代,夏至时,妇女们相互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借折扇生风、以脂粉散体热所生的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给牛改善伙食: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夏至称人: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食夏至饼: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


王庆位


夏至晴空气蕴强,江淮梅雨暴风长。

湿潮热浪连绵劲,桑式高蒸太正常。

消暑降温餐熟面,祭神避伏喂牛汤。

寻求吉利称人俗,烤饼追怀互赠尝。


2025.06.21

点赞(0)
打赏
向编辑推荐
分享: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回复: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评分:               
内容:
呼朋唤友(@好友)
    
举报不良评论评论列表
古昊先生 男 72岁
石家庄 桥西区
注册会员
注册日期:2024-12-11
最近登录:2025-07-27
作品数量:778
空间人气:58653
粉丝人数:10
关注的人:14
最新帖子
七言排律·万...  04/22白龙马赋  03/13七言排律·古...  08/13《曾公国藩赋...  08/20太湖山好水甜...  05/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