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间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气最大,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吃梨可以防感冒、润燥、养肝、补水等。每年惊蛰时期,山西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梨花庙会,据碑文记载起源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还有唐代梨树存活至今者数株。
关于惊蛰吃梨的起源有一个传说故事: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王庆位
仲春惊蛰地温升,万物苏醒享暖蒸。
原野初雷声震撼,首都全会议民兴。
杀虫祭虎求安泰,驱瘟餐梨为友朋。
满九艳阳彤日照,光宗耀祖贸商登。
2025.03.05

冯期武

熹韵
